布袋和尚,被称为弥勒佛之化身,因为他时常随身一个大布袋,所以被世人称之为“布袋和尚”。他体态肥胖,大腹袒露,笑口常开,给人一种胖墩墩的可爱老人的印象,所以人亦称“欢喜和尚”,也有人将布袋和尚视作财神来供奉。布袋和尚一生积德行善,时常帮助当时的人们下地干农活,也因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禅诗,浅显易懂,但又深入人心。有一次,他帮人插秧,随口吟出一首《插秧诗》,短短四句话,道出人生真谛,越读越通透:《插秧诗》手捏青苗种福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六根清净方成稻,后退原来是向前。1一个人最好的心态: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农夫插秧时,一把把青秧插满稻田,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,也看到了自己。稻田水中的那片天,就如同我们内心的镜子:心若坦然,则所见即青天;心若悲观,则入目皆杂乱。王阳明说:天下无心外之物。一切皆源自于内心。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和史湘云有着相似的身世,都是父母双亡,寄人篱下,但两人的命运却是完全不同。林黛玉生性悲观敏感,常常因为他人无心的一句话、一个举动,郁郁寡欢一整天,导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。反观史湘云,乐观豁达,凡事看得开。她曾对林黛玉说:我虽和你一样,但我不似你这般心境。她大口吃肉,大口喝酒,喝醉了便躺在青石板上睡觉,活得比谁都肆意洒脱。所以说,决定人生好坏的,不是境遇,而是心境。心境乐观的人,烦恼也少,事事皆欢喜;心境悲观的人,自寻烦恼,事事皆忧愁。遇见不好的事情时,不妨换个角度,用好的意念,挤掉不好的意念,此时,事情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。2一个人最好的状态:六根清净方成稻,后退原来是向前。农夫插秧,一面插青秧,一面往后步步退,一直退到田边,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,其是似退而实进。有时候,退让不是完全的消极,反而是积极的转进。清代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相府与邻居的宅院间本来有一块空地,可邻居在修缮房屋时为了占小便宜,故意越过中界。于是家人给远在京城的张英写信,最后却等来这样一封回信: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看到这封信后,家人和邻居都惭愧不已,最后两家人一商量,决定互相让出三尺,于是便有了如今的这个“六尺巷”。人生海海,难免有起有伏。有时候,争一时,便会失一世;急三分,便会丢七分。《菜根谭》有云:处世让一步为高,退步即进步的张本;待人宽一分是福,利人实利己的根基。仔细想想确实如此,斤斤计较反复争执,互相排挤诋毁,又能成就什么?反倒不如后退一步,海阔天空,方能进退自如。3生活不简单,尽量简单过周国平说: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,最后都要回归于平凡。我们都是平凡的人,认真过好平凡的每一天,就是不平凡的事。生活的真谛,是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意的风景,既有阳光普照、鸟语花香,又有风雨彩虹、山河远阔。幸福往往很简单,就藏在平常的生活中。人生就是这样,你想要的越多,烦恼就越多。生活最好的样子,莫过于:在外委屈回到家,有一盏灯还在等你,家里是妻子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,儿子说刚买了点应季的水果明天寄过来,妈妈嘱咐说让周末回家吃顿便饭......家人闲坐,灯火可亲;家庭美满,平安喜乐。生活如此简单,但谁又能说这样的日子不幸福呢?生活的模样,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目光凝视它、用什么样的情怀感受它。你简单,生活就简单;你复杂,生活就繁琐。人啊,活得就是个心态,要学会给自己减压。不开心的时候,想办法开心,不快乐的时候,做些让自己快乐的事。心要简单,人才能过的轻松;心要沉重,人只能背负沉重。当生活不顺时,那就读一读布袋和尚的这首《插秧诗》,就会明白凡事没什么大不了的。生活不简单,尽量简单过,一辈子活一回,咱开开心心的!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